工業機繡時代手繡生存狀況紀實
在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里,手工繡曾經燦若辰星,輝煌一時。豪門貴族小姐“疇女紅”,上流社會的女人甚至把掌握一門繡花技藝作為有教養的表現,并涌現出一代又一代的繡娘傳奇。然而,當時針轉到工業大時代的輪盤,四大名繡的光輝突然被機器的轟隆聲所湮滅,至少從表象來看,工業機繡,這個1920年代才傳入中國的繡種,正在以勢如破竹的勁頭一步步蠶食手繡的生存空間。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撞擊,在手繡與機繡之間展開了較量。這是一條充滿挑戰的路,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尺度如何把握?藝術與商業之間的輕重又如何拿捏?
而當我們深入走訪蘇繡和湘繡這兩大名繡的故鄉之后,一些藏在表象之下的問題開始被發掘,每當傳統文化面臨傳承困境時,大師常常被視為拯救它的救命稻草。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,當年輕人已經對手繡失去信心,大師如何能再產生?如果手繡一直躺在它過去的輝煌里不思創新,一旦失去市場,又如何能傳承?
- 上一條 金運激光 將推刺繡激光切割解決方案
- 下一條 中國紡織業的發展方式正發生重大變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