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刺繡走進民族元素刺繡產品
貴州榕江環城南路的劉正志機繡作坊廠,十來臺機器同時工作,發出啪嗒、啪嗒、噠噠之聲,十來位工人熟練地操作著電腦繡花機刺繡,好一派熱鬧景象。 “我創辦這家機繡作坊廠每年能賺幾萬元錢,還能帶動十來位群眾就業,希望能把我們民族元素的機繡產品做大做強,讓顧客了解我們少數民族的服飾,更好的宣傳榕江。”刺繡作坊廠老板劉正志發出自己創業的感言。隨著榕江經濟的發展,民族元素刺繡產品供不應求,除了手工刺繡外,近年來,電腦刺繡逐漸興起,這是許多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一條門道,也成為一些外地企業家到該縣來淘金的一條熱門“致富路”。
劉正志是施秉人,以前在外打工進了繡花廠,經朋友介紹,他了解到榕江民族元素刺繡具有很好的商機后,2012年花了15萬元購買了4臺電腦繡花機,做起了背帶、服飾刺繡,一年過去了,他收回了成本,現在已發展到擁有越10臺電腦繡花機和提供12名工人就業的機繡作坊企業。據了解,目前該縣已有8家機繡企業,共計有60多臺電腦刺繡機,年生產值近1000萬元。產品除了刺繡服飾背帶花紋之外,還有的刺鞋墊、鞋面,小飾品,香袋包等,產品已遠銷廣東、上海、北京等市場。
劉正志是施秉人,以前在外打工進了繡花廠,經朋友介紹,他了解到榕江民族元素刺繡具有很好的商機后,2012年花了15萬元購買了4臺電腦繡花機,做起了背帶、服飾刺繡,一年過去了,他收回了成本,現在已發展到擁有越10臺電腦繡花機和提供12名工人就業的機繡作坊企業。據了解,目前該縣已有8家機繡企業,共計有60多臺電腦刺繡機,年生產值近1000萬元。產品除了刺繡服飾背帶花紋之外,還有的刺鞋墊、鞋面,小飾品,香袋包等,產品已遠銷廣東、上海、北京等市場。
- 上一條 苗族衣服繡花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制作
- 下一條 繡花機是筆繡花線是墨 在布上畫出刺繡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