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連“繡娘”擔心自己純手工蘇繡手藝面臨失傳
大連市沙河口區龍騰文化藝術廣場,有著一位心靈手巧的“繡娘”徐女士。她拿手的手藝蘇繡在我國有著2000多年的前史,而其家族四代都是手藝精深的“繡娘”。入行幾十年的徐女士感嘆道,學習蘇繡門檻頗高,不只要有美術功底,還要懂得專業的針法。隨著現代化工業的快速開展,純手藝蘇繡民間手藝已經面對失傳,“學的多,出師少”。
徐女士出生于刺繡之鄉蘇州盛澤,本年45歲,畢業于大連工業大學服裝設計專業。她自幼受蘇繡藝術的熏陶,徐女士4歲起便開端觸摸簡易美術,13歲便開端拿起了繡花針跟隨母親學習蘇繡。“我外婆的母親在老家開了一間蘇繡坊,我們家做蘇繡已有上百年前史。 ”徐女士說。“很可惜,蘇繡這門手藝,今后想再出精品就難了。”徐女士感嘆道。在過去,蘇繡之鄉家家戶戶盛行蘇繡,五代傳承的蘇繡世家并不罕見。“以老帶小,從幾歲開端手把手漸漸調教、耳濡目染,一代又一代,每家每戶都有自己共同的家傳針法。 ”徐女士說。現在,蘇繡這門手藝卻面對著斷代的局面,一些傳統針法恐怕很難繼承下去。
精工出細活的特別職業
從小關于蘇繡有著共同的天賦,徐女士稱,蘇繡的創作對“繡娘”要求比較高,關于這門民間工藝是要支付許多的時刻和精力。“繡娘整日坐在椅子上與針線打交道,繡娘的生活其實并不像一般人幻想中的那么簡單。幾十年如一日的單調工作,恐怕誰都會有埋怨。這也是為什么這個職業面對消失的原因。 ”徐女士說。
據徐女士敘述,要想把蘇繡這門民間工藝學好不是幻想中那么簡單。“純手藝蘇繡首先要手藝繪圖,先把要刺繡的繡品畫在紙上,經反復修改后才可定稿,再用特別顏料畫在真絲綢緞上,配好線開端繡制。 ”徐女士說,由于“繡娘”是個精工出細活的特別職業,因而“繡娘”首先要精通美術根底,包含素描、顏色等方面的熟練運用。其次對蘇繡針法的專業講究也許多。
熱銷歐美老外們更識貨
徐女士介紹,一幅單面刺有巴掌巨細、帶有花朵的精繡品,“繡娘”則需要兩個月的刺繡時刻,在生活中首要用于女士絲巾、男士領帶等。“手藝制品價格偏高,通常在2000-5000元之間不等。 ”徐女士說。
近幾年,徐女士為了宣傳我國傳統文化,還做起了外貿紡織品出口。蘇繡比較熱銷,都是發往一些工業興旺的歐美國家。“像美國、德國、意大利,都比較認蘇繡,價格均在5000-8000美元之間,一年可走量巨細蘇繡精品200多幅。”徐女士說。多知道點刺繡、絲繡和蘇繡
作為漢族優異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,刺繡與養蠶、繅絲分不開,所以刺繡又稱絲繡。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,現已遍布許多區域。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,真可謂門戶繁衍,名手競秀。
- 上一條 《子母雞圖》工藝美術手工刺繡大師
- 下一條 彝族刺繡服裝轉型用電腦繡花機發展